【编者按】
作为受邀于《桃李芬芳师大情》校友访谈栏目的第一位师大老校友,史修庆先生在与记者短暂而深入的交流中睿智冲和,真挚幽默,眉眼间展现岁月积淀后的慈爱和祥静。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鲐背之年依旧保持年轻而热情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记忆和经历,又能给青年一代带来怎样的生命启示呢?
个人简介
45级正大时期校友史修庆,男,1923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高级职称,离休干部。
1988年加入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校友会,先后担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名誉副会长,共三十一年。
我毕业的那一年,就是解放的那一年
谈起七十多年前的求学之路,史修庆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的中国,还处于抗战时期,时局动荡,他从沦陷区一路南下,自江苏到安徽再到江西,基本都是靠走路。「我是从江苏,两条腿跑过来的。中正大学有一部分外省人,就是像我这样的流亡学生。」九一八,九一八,史修庆说着,还哼起了当时广为传唱的流亡三部曲。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刚刚投降,我当时已经到了南昌,日军还没有被遣返,街上依然能看到许多日本人还有日本鬼子的战马。」在南昌的史修庆,机缘巧合之下看到报纸上刊登了国立中正大学的第二次招生广告,此次招生共招收两个班,农艺系一个班,是为期四年的本科专业,土木系一个班,是为期两年的专科。「虽然当时想读理工科,但我已经念完了高中,读专科不就亏了嘛,所以我就报考了农艺系,想考取一个文凭。」就这样,史修庆顺利考取了农学院的农艺系,成为国立中正大学第六届的一名学生。
当时的录取,会首先在报纸上刊登被录取者的名字。「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没过几天,录取通知就来了,告诉我们学校在望城岗,要延迟到11月份开学。从1945年11月到1949年,正好四年。我毕业的那一年,就是解放的那一年,我们在学校等着解放,欢迎解放,欢呼解放。」在还没解放之前,那时的大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还会偷偷摸摸地参加一些学生运动,闹学潮,史修庆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个好机遇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
六月初,南昌就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代表来到望城岗,接管国立中正大学。六月底,他召集了毕业班的同学并发表讲话:“现在全国快解放了,马上要成立新中国,国家需要很多干部。正好你们刚刚毕业,现在南昌市成立了一所八一革命大学,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干部。如果你们愿意参加,就到我那里填表。我把表送到八一革命大学,你们就去报到。”史修庆考虑到,一解放之后,新中国马上需要搞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人才,那就去学习,之后还可以分配工作。于是填了表,7月1 日进了八一革命大学。「当时规定,进入八一革大,就相当于参加革命了。由于当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解放,一些同学都吓得不敢报名,但我就去了,进了八一革大。我是八一革大的第一期学员,碰上了这么好的机遇。人生路上啊,就要勇于抓住几个机遇,这个机遇我抓住了。」
史修庆细致地向我们讲述这张照片「八一革命大学照片上的6位数是代表:八一是革大,二是二区队,一是一大队,四是四班,二是二组。这是二组16人与班主任和一位班干事的合影。16人中有大学生、中学生、师范生和社会青年。班主任和班干事是南下干部。」三排右三为史修庆。
在八一革命大学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后,史修庆被分配到省建设厅的农林处,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学习;一年后,技术厅一分为三,成立了单独的工业厅、农林厅和交通厅,史修庆就在农林厅工作,从1949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1968年下放到进贤,林彪叛逃事件后,干部待遇恢复。史修庆先在县农业局工作,随后调到省里的农委,1981年获高级职称。1984年农委撤销,史修庆所在的处转至计委(计划委员会,即现在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我当时还没有离休,享受离休待遇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在国家10月1日成立之前参加工作的干部,二是享受供给制,我正好都符合。我是1990年才离休的,当时已经67岁了,后来还返聘了五年,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72岁。」
付出与收获
退休后,史修庆也没闲着。
自1988年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校友会成立起,史修庆就一直在为校友工作辛勤付出,组织一年一度的校友聚会、编写校友刊物、向各地校友寄发校友通讯,这些繁杂而琐碎的事,一做就是30年,但他乐在其中。「很多同学对我说:老史啊,你现在96岁了,有这么好的身体,就是因为一直在做校友工作呀,不搞校友会不见得有这么好的身体嘞。」为什么呢?史修庆一边笑着一边自问自答道:“动脑子,动了几十年的脑子;动手,发了这么多通讯,要自己写东西、写信封。”他最后总结道,30年的校友工作,付出了很多,但是收获也很多,最大的收获就是健康。
史修庆拿出一摞摞由他主编的校友刊物,向我们展示。他先后编辑《校友通讯》《窗谊交流》等校友刊物,一年三期,除此之外,还有集齐校友们的诗词集—《赣水悠悠》。他在总结自己的个人经历中写道:中正大学—南昌大学南昌校友会于1988年5月22日成立,任副秘书长,兼任《校友通讯》主编,……,我先后主编通讯76期,所花时间共25年。
作为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校友会的元老级人物,史修庆对校友会的各项情况也如数家珍。谈及校友会的建立,这其中还有一番少为人知的故事。「校友会要在对外联系上影响才允许成立,当时国立中正大学已经没有了。说真的,中正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任用和提拔上面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视,特别是一些极左思想的人士对此很敏感。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开了,允许成立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校友会,挂在江西师范大学名下,校友们对于建立校友会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像是孤儿都找到了娘家。」
史修庆还谈到校友会成立之初的盛况,那时的会员共有七百多人,一年一次的聚会,老校区的音乐演奏厅内高朋满座,因为人数众多,也找不到第二个合适聚会的地方。从1988年到现在,无论是哪一届入会的成员,只要是会参与活动的校友,他基本都熟悉。但谈及现在,史修庆不免有些失落,前期校友多数早已仙逝。「这次2019年的迎新聚会,我看了一下,我们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中前期的校友只来了七人。来参加聚会的共有六七十个人,以前的聚会至少有三四百人。」史修庆最后说到,要把校友会传承下去,一定要吸收新鲜血液。
寄语当代大学生
当我们向他问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建议时,史修庆反复向强调,要珍惜当下的条件,踏踏实实学习,不能沉迷于玩手机游戏等无用的事情,要充分利用条件,抓紧时间,增加自己的知识,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他还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的学习。「我们当时买不到书,主要就是靠听讲记笔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一笔笔记下来,那不可能每一句话都记得到,回到宿舍,同学之间会互相对笔记,图书馆能参考的书也有限,考试前就复习自己记的笔记。我还记得系里教遗传学时,只有一本外文没有翻译的书,我们都看不懂,只能靠听老师讲。上课主要靠老师,认真听记笔记,然后不断地自学,研究透才有自己的主见。」
对江西师范大学的祝愿,他说道:“江西师大继承了中正大学的衣钵,传承了正大精神。学习风气还是非常浓厚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很前,从江西师大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很受欢迎,说明我们学校的办学水平还是很高的。江西师大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抓牢学风,保持学校的优良传统,把江西师大越办越好!”
调头一去是风吹黑发,挥手再来已是雪满白头。愿时光不老,真情永存。祝福史修庆先生神清身健,子孙圆满,事事可亲,天年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