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78级中文系校友张品成,男,1957年生,湖南浏阳人,民盟成员。70年代末从事文学创作,出版文学作品800余万字。现任海口市作协主席、市政协常委,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十四届冰心文学奖等众多奖项。2018年,他担任总策划的电影《旋风女队》荣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年儿童影片奖。
【导读】
青山湖校区封存着一段段历史,古朴典雅的老建筑诉说着她曾度过的漫长岁月。指挥塔楼五楼的会议室里,张品成坐在花鸟画的前方。明亮的光线从窗外射入,在他的肩上投下一道淡淡的暗影,「每次重回母校,我的感受都非常地深」,他低沉的嗓音推开了历史老旧吱吱的木门,拂去上面密密的蛛网和厚厚的尘埃,那段属于他的岁月露出了原本的面目,往事如风,娓娓道来。
张品成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父亲是南下干部,按照原本的生活轨迹,他本应该拥有幸福欢乐的童年。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政治风波,搅乱了整个的生活格局。
十年文革,风雨飘摇,父亲被下放到农村,整个家庭也跟着搬迁,母亲不久后因病故去。像是为了印证“祸不单行”这句话似的,磨难一场一场地逼近着。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肾结石,手术时意外的医疗事故,不幸错割了健康肾脏,更是加剧了病情,整个家庭一时间变得满目疮痍。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生活顿时变得异常艰辛。几岁的孩子一下子被生活推到了家庭支柱的位置,张品成仿佛一夜之间迅速长大,扛起家庭的重担。帮着父亲做更多的农活,从清晨到黄昏,他瘦小的身影四处穿梭,种菜、放牛、砍柴,身心疲惫,却从不言说,默默为这个家庭付出。他变得愈发务实、坚毅,而且颇有个人主见。
张品成青年时期
生活在带给他磨难的同时,也让他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而在这生活的磨练之中,所幸有书籍与他日夜相伴,带给他温暖和慰藉,生活的艰辛在书籍的稀释下淡化了不少。然而,「文革时,学校停课,没什么书读,但是书还是想读的,于是就到处搜罗。」有时为了找到一册残卷,张品成要花上很长的时间,从村头到村尾,四处搜罗。因寻书不易,对于书籍,他也格外珍惜,一本残卷往往要来回读上数十遍。
而被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的他,又怎能忍受残卷故事叙述的戛然而止呢?所以放牛的时候,放着放着总是不经意地走神,手上心不在焉地牵着牛,心里却想着: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尾呢?之前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想着想着,长时间地累积下来,不知不觉间已为那些看过的缺页书构思了几百种开头和结尾了。
张品成大学时期阅读的部分书籍
张品成如此地热爱书籍,反之,书籍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也许是书籍中乐观精神的熏陶,也许是天性使然,不论如何,性格中的乐观成分使他能够从艰辛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偶有间歇,他也会自己去找点乐趣。邀三两个玩伴,一起去摸泥鳅,脱掉鞋子,撸起裤腿,扎进泥巴里,湿凉凉的很舒服,黄昏归来便是满载而归了。
童年的生活体验为张品成今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初步地塑造了他机灵好动而又吃苦耐劳的性子。闲暇时对残卷的填补拓展了他的想象力。在那之后,意外的想法、新奇的点子,总是层出不穷。
张品成大学时期与同学合影
1978年春,高考制度恢复不久,身份各异,年龄不一的学子齐聚校园。时光荏苒,这个懂事的孩子已经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但张品成淘气好动的性子一点没变,他的特立独行让人记忆犹新。
“顽皮,随性,大胆,叛逆”是他张扬的“个性签名”。 作为同届年纪中较小的一个,也是相当顽皮的那一个,张品成的所作所为常常出乎意料。在那个较为保守的年代,他反常地新潮,艺术学院的学生都不敢尝试的喇叭裤,他潇洒地穿了,而且穿得相当张扬,毫不扭捏。这种个性在他之后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别人不敢用的题材他敢大胆地尝试,颠覆读者的阅读期待,不按常理出牌,「我就是要让读者猜不到我的构思。」
穿喇叭裤的张品成
不仅如此,张品成的鬼点子还多。师大的大肉包鲜香松软,冒着腾腾热气,实在馋人得紧,但包子票就那么几张,怎么办呢?他的答案是——自己画票!寝室里头,昏暗的光线下,趁着没人,他拿起一张纸专注地画着,又在肥皂上刻好印章,描一描,往上一盖,一张惟妙惟肖的包子票就诞生了,他欣喜地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为了更好地顺利过关」,第二天,天还没亮,张品成就已经早早起床,来到食堂排队等候,借着昏暗的灯光把包子票递过去,待品成出品的包子票和师大版包子票混在一起,手上已是热腾腾的包子。瞒过了宿舍的小伙伴,也瞒过了食堂大妈,从此这里变成了一家“产票的小工厂”,电影票、开水票“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了出去。
炙手可热的包子票
不过,这只是他大学时代趣事的冰山一角,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他总是这样,随心而走、不拘一格。对于自己不太喜欢的课,张品成也有逃课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个淘气的孩子,也明白自己逃课不对。」对于这种逃课行为,张品成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不是一味地自我放纵。
阅览室是他逃课后常去的地方,这个继承了原国立中正大学的丰富馆藏的宝地,简直就是他发现的“新大陆”,那一排排的书架,那一本本装帧精致的书籍,是他心灵深处的渴望。每当此时,张品成的心里就会浮出那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他逐渐遇到了很多的“老朋友”,其中不乏著名的书目,如《红与黑》,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原先的残卷那缺少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在阅读过程中,他常常会把自己的构思和原著细细地进行比较,如果大体类似,他就会非常地高兴;若差异较大,他则会仔细地揣摩哪种更好,怎样更妙,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谈及此处,张品成不禁想起了孩童时抱着残书,津津有味细读的那些日子,仿佛穿过了悠远的岁月,又看到了泛黄的纸页和火红的霞光。
喜欢看书,富有才气的张品成大学时代就文笔出众,素有“校园诗人”之称,常常思如泉涌,笔下生花,曾多次在《江西日报》上发表文章。这个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少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毕业后会被分配到普通的学校,成为了普通的教师。
然而,有些人是不会被生活所固有的安排给束缚住的,就像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翼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张品成向往着更为自由广阔的天地。
在当时写小说的稿费大概有100多块,是当时工资的三倍多,「一开始我是想着写小说可以多赚点稿费」,带着这样的念头,张品成走上了专职作家的道路,开始了属于他的写作生涯。一如他异于常人的行事作风,张品成选择的是旁人鲜有涉足的冷门领域——红色题材小说。而在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红色题材比较敏感,大多数作家对它的态度都是退避观望。张品成从二律背反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大家云集、足迹遍野的领域难有开创,人迹罕至的道路未必不是一条出路,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有信心,生长在红色土地上,他对很多红色故事相当熟悉。认定了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
张品成与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合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起初,张品成的小说也曾被拒稿、出版销量一度低迷,但他坚持写作的想法从没有动摇,反倒越挫越勇,更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为了更贴切的还原历史场景,他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漫漫长路。
「红军怎么走,我就怎么走。」深入赣南,寻访四方,深入红色故事的最前线,收集退伍老兵们口中真实的党史,实地考察,为此他甚至专门学了当地的客家方言,和当地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他们的说话方式和生活习俗。他细致入微地观察当地的自然文化环境,将散落在长征大地上鲜活生动的党史资料一一采集,然后回过头重新解读躺在书架上的中共党史。
岁月不负有心人,脚下五年的长征路终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张品成将所走所感化作笔下的阵阵惊雷,笔耕不辍地创作着,吸引无数目光汇聚。
红色儿童文学领域——这个一度被认为难有所成的“禁忌之地”,结出了累累硕果。他的作品《赤色小子》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鬼是一棵矮杉树》入选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第二届、第三届 “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十四届冰心文学奖等奖项纷至沓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口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这些殊荣也纷纷登门拜访。这条荆棘遍地、曲折难行的路,他无惧地走了,与此同时,他还做到了不流于俗,别开生面。
就在作品逐渐被大众认可的同时,名利的诱惑也随之而来。市政府、电视台纷纷向张品成抛出橄榄枝,面对这些高官厚禄,张品成不假思索地一一拒绝了,只为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时至今日,创作已然成为了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他的朋友向我们介绍,“张品成每天都坚持6点起来,起来之后就坐在书桌旁专注地写点东西,这种习惯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不诱于誉,不诱于利,只忠于心,由心牵引,心不感于名利,我自安之若素,心欲徜徉美界,我亦随它而去。「一个人,如果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相当了不起了。」对于张品成而言,正是秉承着这个简单又朴素的初心,耐住寂寞,潜心创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抒心言,酣畅淋漓。
张品成出席华表奖颁奖典礼
时间如白驹过隙,皱纹悄然爬上了张品成的脸庞,岁月在染白他缕缕黑发的同时,也带给了他成竹的底气和满腔的豪情。2018年12月8日,张品成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巅峰,凭借电影《旋风女队》,张品成站在了中国电影界最高荣誉华表奖的领奖台上。这是一种幸运,当然也是对他背后不懈耕耘的认可。
电影讲述了一个海南琼中女足“踢好足球才能看见大海”的励志故事,在这部影片里,没有大牌明星,没有酷炫特技,有的是青春热血,有的是努力、坚持、奋斗的正能量,在展现体育精神与青春激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友情、亲情和师生之情,赢得了观众阵阵的掌声。
张品成参加电影《旋风女队》开机仪式
对此,张品成表示「奖项本身并不重要,但获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这是奖项更重要的意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发声,一直是张品成最为看重的。他始终认为「主旋律没有做好是我们作家的责任」,并以此为座右铭,不停息地燃烧自己,不停息地细细沉思,不停息地创造价值,创造出人民真正满意的作品。
捧起奖杯那一刻,荣誉已然成为过去,张品成抱着一切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
张品成在拍摄现场执导
他向我们谈到最近杀青的红色儿童电影《神钓》,以及正在筹备的海南扶贫电影《石头花》,蓝天、大海、青山、石斛花、小石头......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渐次在眼前铺展开来。我们还了解到,由张品成亲自执导、根据他的小说《白羽毛》改编的故事影片《公仔》已获取龙标即将登录各大院线,另由其导演的拍摄三年翻越几十座雪山的纪录片《雪线之上》也即将问世。我们不禁期待起来,这次他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体验呢?
张品成于2019年3月26日返母校开展专题讲座
窗外的光线渐渐地暗下来,时光已将昔日那个调皮顽劣的少年雕刻成了一位目光深邃、见解独到的王牌导演。张品成把头缓慢地转回室内,脸上写满深情,说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母校居功至伟。考取师大是很幸福的,因为这里有传承。我的母校,也是我们广大师大学子的母校,即将迎来八十岁生日,我作为母校培养的学生,谨向如母亲一般的母校献上祝福:您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您的学生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