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江西师范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仪式上,作为受邀嘉宾的夏明耀终于如愿和他多年前的少年身影重叠在一起。大拙大智的本萃情怀,光风霁月的人生境界,夏明耀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向青年阐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有的苦难和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个人简介
81级物理系校友夏明耀,男,1963年10月生,江西武宁人,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夏明耀长期从事电磁场理论与数值计算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多次担任国际、地区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或委员。
▲夏明耀
☆不随不嬉☆
1981年秋天,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照例迎来了一批新生,18岁的夏明耀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从小立志做科研,但坦白的说,我并没有什么志向,我当初最大的理想就是回到县城里教书。”在这之前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夏明耀,第一次了解到来自外部世界的丰富精彩,也正因如此,夏明耀惊喜地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呢,刚刚好发现前面有更好的路可走,所以就去做研究。”
▲夏明耀在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
从中科院到英国,再到香港,夏明耀将自己的身心完全交托给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自己的实验研究和祖国的科研事业,相比于大多数人更加青睐的社交,夏明耀更喜欢将读书作为自己精神的寄托,“一方面觉得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有的时候也是确实想把一些问题搞得清楚。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在没有什么干扰的前提下,自然就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上。”
▲夏明耀在香港城市大学工作的地方(1999—2002,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明耀在北京大学工作(2002—现在)
关于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当夏明耀回忆起科研生涯中那些令人喜极而泣的瞬间时,他的眼睛中透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神色。“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做一个关于微波遥感的项目,那是国家基金委最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很有意思,最后还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对我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知道做研究还是有出路有前途的。当然这是从功利角度来说,从我个人的纯粹角度来说,在香港的时候,做一个问题,很难很难,埋头苦想,最后把成果发给美国的一位著名教授看,他夸张地说那种方法实际上只有三个人懂,一个是发明方法的人,一个是介绍方法的那位美国教授,最后一个就是会应用那个方法的我。“这件事情让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忘,能够得到知名学者的认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不落青云☆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夏明耀的成功“法宝”只有两个字——坚持。“关键是坚持,坚持就行了。”在开学典礼仪式上,夏明耀反复提及这两个字,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回顾一路砥砺至今,坚持这两个字是贯穿在夏明耀人生中的各个阶段的。几十年如一日“泡”在实验室的科研之路并不好走,夏明耀都是以“坚持”应之。正是坚持信念与努力实践的结合,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这也正是夏明耀想要分享给师大学子们的人生经验。
▲ 夏明耀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对于夏明耀来说,“自己的兴趣赶上了国家的需要”,就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对于当前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设立的科研激励机制,夏明耀很是赞成,“一方面对于获得这些荣誉的人来说,自己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工作设施条件更方便;另外形成一种激励,大家你追我赶。”对于自己获得的教育部授予的长江学者称号,夏明耀又显得格外谦虚,“可能是运气好吧,正好赶上了。”“我获得这个一方面是比较幸运,国家给了我这个机遇,我赶上了国家这些年的计划和支持。”
作为中国物理电磁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夏明耀现在的理想就是帮国家做一点事,为中国的科研贡献一份力量。和大多数物理学子一样,夏明耀也有自己的“学术爱豆”,在物理学历史上,无数先人继往开来,英国物理电磁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就是夏明耀最为敬重的存在之一。
电与磁交互关联的发现绝非偶然,在大多数人还沉迷于用超距力理论来对电和磁的现象做出解释时,法拉第却播下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思维火种,他大胆地引入了“场”的概念。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这一年,恰逢麦克斯韦诞生。
整整40岁的年龄差,可麦克斯韦在读到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一书时,还是轻易地就被法拉第的魅力吸引。数理功底扎实的他,决定用数学定量表述法拉第的电磁理论。
麦克斯韦在1873年出版了他的电磁学专著《电磁学通论》。这是电磁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麦克斯韦总结了前辈们各大定律,以他特有的数学语言,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普遍联系。这组电磁场方程,就是后来以他的名字著称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年轻时候的照片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式之一。就像麦克斯韦承袭法拉第的衣钵,后来在物理学开创一番天地,夏明耀也以是麦克斯韦的后人为荣。2013年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面世的150周年。借此时机,夏明耀代表中国为苏格兰爱丁堡(麦克斯韦故乡)建成麦克斯韦纪念塑像捐赠1000美元。而对于夏明耀本人来说,这笔捐赠更像是完成了对“偶像”的致敬。
斯人已逝,今人仍在寻找光的路上前行。
在麦克斯韦的时代里,投身研究就像是一人于黑夜行路,道阻且长。而今天,夏明耀要走的路宽且大,不孤独,有无数年轻人焕发新生力量。但夏明耀心中的光芒仍然闪亮,隐自不作声响,蓄势待发,亦要在未来的路途成为独一无二的灯塔。
☆不渝矢志☆
辗转光阴,从曾经的鲜衣怒马到如今的誉满天下,已有三十余载。但夏明耀每每回忆起在师大学习的日子,便止不住流露出欣喜。透过他那睿智的目光,我们似乎能看到那段既青涩又辛勤的学习时光。
81年,十八岁的夏明耀考取师大物理系,开学典礼是在青山湖校区的礼堂举办的。
昔日的求学记忆如画卷一般缓缓铺开,尽管过去的学习条件不可与今日同语,夏明耀的言语之间依旧充满了专属于八十年代学习的热情和激奋。
▲夏明耀与学生一起开展野外观测实验(2016.3.14)
夏明耀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四年光阴,“那是最宝贵的四年时光,师生情,还有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友情同学情,都是宝贵的财富。现在联系最紧密的也是师大的大学同学,前几年同学聚会和曾经的班主任黄学模老师聊起天来,他居然还能很清楚的说出我的学习经历,还保留了当年的一些小物件,令我十分感动,当然我对黄老师的印象也是特别深刻。”大学四年无疑是最重要的四年,可以说,夏明耀如今的科研成就都是在大学四年刻苦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师大的四年里,埋头苦学、勤思善学、脚踏实地,夏明耀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劲儿就这样走到了今天。
▲夏明耀与在京部分老系友一起K歌,从左至右:物理83级黄国庆、物理81级夏明耀、物理82级朱根宜、物理83级周三元、物理82级乐贵明
然而仅仅有坚持的心态是不够的。夏明耀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更需要主动去拓宽视野,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应该多有一些世界性时代性的新想法新视野。“现在科技也发达了,同学们都有电脑手机了,但是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学习到的知识肯定是有限的,我们还是要踏实地回到书本去攫取知识。听说师大暑假有九千人留校学习,这一点还是很难得的。”
▲师大瑶湖校区图书馆
在夏明耀的记忆里,今昔两番对比,曾经的师大与现在的师大虽然在外观上天翻地覆,但师大的气质似乎风采依旧。他肯定道:“师大的学风相当好。”
回忆起往事的他,就像个孩子,语气里既欢快,又藏着几分欣慰;谈及今日的师大,夏明耀又立即投入学长的身份目光烁烁,满含希望。
▲夏明耀接受采访
☆源泉施恩诚相报☆
“母校是我的一份牵挂,在母校的日子是最美好的时光。这些年国家发展也很快,希望母校发展的越来越好。”夏明耀目光坚定地如是说。毕业三十五年的夏明耀,每每回到母校都似游子归乡,尽管春华秋实数十载,心中依然怀有赤子般的真诚。
母校八十周年校庆在即,夏明耀显得十分兴奋:
“希望母校和大家共同努力,不忘初心,静思笃行,和国家一样发展的越来越好!”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彼时的少年将眉间风雨都化作功成之时的一抹欣喜。如今身已天命之年的夏明耀依旧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愿夏明耀先生能够在科研事业上取得更多可喜成果,也愿天下所有抱负理想的青年人都能像夏明耀这般,走过冷铁卷刃,窥见天光,亦能洞察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