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一个传奇。他在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赛场中闯出一番天地后,转身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他仿佛一位勇士,豪情与壮志并立,坚毅与柔情并存,畅然谱写悠悠岁月里荡气回肠的华章!让我们一起走近杨文军,去倾听他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
个人简介
杨文军,男,1983年12月出生,江西丰城人,国家队皮划艇项目运动员,曾经夺得釜山亚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1000米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皮划艇项目上夺得的首枚奥运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卫冕男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2001年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学习,本科就读于本校体育专业,2011年硕士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现任江西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兼职副书记。
壹
梦筑体坛,情牵母校
杨文军自小接触竞技体育,对水上运动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情。1997年进入宜春体校接受专业训练,参与各项比赛,在皮筏艇项目崭露头角。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再到家喻户晓,多年来,训练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勤勉和坚持也逐渐融入骨血,成为他的一部分。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汗水,诠释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成为中国体坛一道瞩目的风景。
(十运会夺冠)
2001年的夏天,杨文军踏入江西师范大学校门,从此开始了与母校十年的相伴。
杨文军与母校结缘于青山湖,情续于瑶湖。老校区同当年他所在的水上训练基地距离较近,来回便利。他提及,“在校十年,我都是在学、训之间度过。”虽然自那时起杨文军就一直在国家队训练,但是他通过网络和小班课程,利用零碎有限的时间,进行阶段性学习,弥补学习时间的不足,繁重的训练任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因此得到良好的平衡,相得益彰。
(杨文军在训练)
贰
不忘初心、勇敢逐新
最令杨文军动容的是母校一直以来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的运动事业。回忆起当年,他说,“2004获得雅典奥运冠军回到母校,在我们新校区有几万学生出来欢迎,场面宏大,2008蝉联冠军回来,更是如此,令我印象深刻。”不仅如此,在自身努力和母校支持下,他成功保研我校法学系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担任了江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开始了跨专业、跨行业的多领域生活。时年仅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不拘束于名利,不受制于固有框架,更不愿意辜负青春时光,做着未来的规划,内心充满信心和憧憬。2008年注定成为他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年。
(孟关良、杨文军在北京奥运会500米男子双人划艇现场)
(孟关良、杨文军在北京奥运会500米男子双人划艇中夺冠)
谈起当初转修法学的决定,杨文军毫不犹豫——因为喜欢,也因为责任。一方面在于,宪法蕴含的标准和规则意识融会贯通在竞技体育,伴随他十多个春秋,法的魅力仿佛漩涡般将他深深吸引,着迷其中;另一方面在于,他非常明确“依法治理”的重要性,体育事业的进步与法学密不可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是杨文军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杨文军硕士毕业证书)
运动生涯短暂,体育事业长久。从选修体育教育专业到学习宪法与行政法专业,从运动员到行政管理工作,这种转变给杨文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想要做好这些事情,他的身心劳累可想而知。但是他说,“当运动员的劲儿不能丢”。血液和骨子里早已融化着他运动员生涯留下的艰苦奋斗、自我磨练、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成为他勇往直前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2018年当选共青团江西省委兼职副书记)
叁
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读研期间,他与师长探讨学术问题,作论文写报告,钻研学术,志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杨文军说,“理论和实践结合一定要建立在有认识、有思想的基础上。我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更好地向外推广经验。在母校的学习解决了我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我们优秀的导师,给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帮助,令我受益匪浅。”
从母校毕业后,杨文军考取高级教练员证;后又被受聘为我校体育学院实践导师至今。作为实践导师,他为师大学子们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提前熟悉社会工作,有机会将个人在学校教育中的所学所思亲身运用到体育事业中去。
在这种创新模式下,有几位实践研究生跟随队伍参加今年青运会,融入一线运动队学习、工作、生活。最终,我们的队伍斩获13枚金牌,其中包括9枚摔跤项目金牌和1枚跆拳道项目金牌,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而几位随队研究生也在这难得的经历中获得了自我提升和成长。
(第二届青运会颁奖仪式)
而担任实践导师的过程中,杨文军坦言,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和“人才培养指导”的方法,这对他今后的人生有莫大的启发和帮助。
(杨文军照片)
春秋十载,他在母校度过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青葱岁月;九年导师,他与母校相知相伴相惜。杨文军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现在的实践导师,我想都是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关心”,他对师大有着“深厚的感情”。校园里洋溢的青春氛围,课堂上对知识的渴求,良师益友的帮助,都是他所深深怀念、铭记和感恩的。今日之傲人成就,不离昨日母校的谆谆教诲,借育养莘莘学子,以求反哺循环,代代相传。
肆
款款情深,绵绵情语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今年母校迎来了她的八十岁生日。
值此之际,杨文军希望学弟学妹能够锻炼身体,照顾好自己,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不留遗憾,树立远大抱负理想,为人生增添精彩;同时也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学子,建功立业,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做更多的贡献!
一身淡泊褪功名,两袖清风入尘世。祝福杨文军校友阖家欢乐,事业有成,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