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江西师范大学将迎来80周年华诞。为此,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过周密筹划、精心组织,拟于9月底至10月底的校庆月开展十一场“迎校庆”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2020年9月28日晚上7点,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邢来顺教授应邀做客“名达讲坛”,在我校名达楼2524学术报告厅做题为“欧洲国际格局变化与德国边地史研究的转向”的专题学术讲座,正式拉开了我院“迎校庆”系列学术讲座的序幕。本次讲座由徐良副院长主持,李平亮院长和学院一百多名师生到场聆听、交流。
徐良副院长首先对邢来顺教授莅临师大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隆重地向在场的师生介绍了邢来顺教授在德国史研究方面所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邢来顺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雅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世界史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卷边<德国通史>》首席专家,是我国著名的德国史研究专家。
在讲座中,邢来顺教授认为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书写取向都是与时代共振的,德国边疆地方史的研究尤其如此。他以两次世界大战和1990年两德重新统一为时间节点,详细分析了自1871年统一以来的近150年间,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在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欧洲一体化四个历史时段,受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所经历的四次重要转向。在对这四个时段的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进行述评时,邢来顺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了他提出的四个相应的概念,即“学术垦边”、“学术守边”、“拓土扩疆”、“学术溯边”。在他看来,自1871以来,德国学术界在德国边疆地方史研究中,始终受到不同时期国内外时局变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极度的政治敏感与现实关怀,始终坚持从学术角度去维护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利益。在此过程中,德国学者的边疆地方史研究往往处于迷失之中,尤其是在第三帝国时期。这种迷失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基于此,邢来顺教授最后强调,历史学家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受到国内外政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努力去追求真、善、美。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和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气氛热烈,内容广泛,从德意志民族与古代罗马帝国的关系到德国哲学的兴盛、从尼采等人的学术到德国史相关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邢教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精彩的解答。在场师生均表示邢教授的讲座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受益匪浅。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